查看原文
其他

兰州理工大学林巧力教授团队:高温前驱膜的形成机理综述| CJME论文推荐

林巧力等 机械工程学报 2024-06-05


提示点击上方"机械工程学报"↑关注我吧




引用论文

Lin, Q., Liu, L. & Zhu, W.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recursor Films at High Temperatures: A Review. Chin. J. Mech. Eng. 35, 21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0033-022-00686-4



下载论文

https://cjme.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10033-022-00686-4
(戳链接,下载全文)


研究背景及目的

前驱膜是经典润湿领域中较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即超出宏观三相线部分的薄膜,它的出现总是伴随较好的最终润湿性(通常接触角小于90°)。目前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讨仍主要局限于室温下的惰性润湿体系,用于解决铺展过程中流体动力学模型关于宏观与微观三相线之间过渡存在奇点的数学假设。在金属材料加工所涉及的高温润湿领域中,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与物质交流以及原子液体的特性使得前驱膜形成机制与有机流体的惰性润湿体系与众不同。本文通过对高温润湿领域中前驱膜形成机制的综述,揭示了其形成规律与界面特征。基于本文内容,利用(诱导或抑制)前驱膜的形成对于材料加工过程中微观界面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 高温润湿过程中四种前驱膜形成机制:(a) 表面扩散机制, (b) 蒸发冷凝机制, (c) 皮下潜流机制, (d) 快速吸附漫流机制



论述


1 金属/金属体系

理想条件下,即体系无氧化膜的影响,液态金属在固态金属表面润湿过程中出现的前驱膜大部分由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得到。这类金属/金属体系主要为不互溶体系,表现为固-液金属相互极低的溶解度,固-液界面化学键大于液相自身,且两者的摩尔交换能通常为接近于零或正值。前驱膜形成的动力学规律通常符合R-t1/2(即前驱膜的铺展半径与时间的关系),为典型的表面扩散机制。
在受氧化膜影响的金属/金属润湿体系中,出现的前驱膜大部分符合皮下潜流机制,且通常远离理想条件下的本征润湿性。前驱膜的宽度正比于氧化膜与基材金属间隙对液态金属所产生的毛细压力。在金属与易氧化的陶瓷基材润湿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同机制的前驱膜,如Ag-Cu-Ti/SiC体系。

2 金属/陶瓷体系

前驱膜通常为吸附膜,其产生不出现明显的界面反应与溶解,符合快速吸附漫流机制的特征,且需要满足界面保持相对惰性又能在界面形成强界面结合的悖论。前驱膜的产生对界面物质交流较为敏感,较强的界面溶解与反应均会破坏界面相对惰性导致前驱膜消失。以Cu-20Sn-1Cr与石墨的润湿为基础,提出了活性组元有可能沿着降低表面张力的偏析层传输于固/液界面并发生界面反应而产生前驱膜的表面薄层传输机制。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综述了高温润湿领域中可能出现的四种前驱膜形成机制。在金属与金属的润湿体系中,大多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工作中出现的前驱膜为不互溶金属/金属体系的表面扩散膜;大多数现实实验条件下出现的前驱膜为皮下潜流膜。在金属与陶瓷润湿的体系中,前驱膜本质上为吸附膜,其形成需要满足界面保持相对惰性又能在界面形成强界面结合的悖论。


前景与应用

前驱膜的形成往往伴随较好的最终润湿性,掌握润湿过程中前驱膜形成机制,在材料加工过程中通过利用(诱导或抑制)前驱膜的形成对界面微观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图书推荐


[1] N. Eustathopoulos, M.G. Nicholas, B. Drevet, Wett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s, Elsevier, Oxford, 1999.

[2] Q. Lin, R. Sui, W. Yu, Wetting of Al Alloys for Hot Dipping Coating Process, Wettability and Interfacial Phenomena-Implications for Material Processing, IntechOpen, 2018.

[3] A.C. Cuevas, E.B. Becerril, M.S. Martínez, J.L. Ruiz,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wetting and infiltration, Springer, 2018.

[4] E. Saiz, A.P. Tomsia, Atomic dynamics and Marangoni films during liquid-metal spreading, Nature Materials 3(12) (2004) 903-909.

[5]庄鸿寿, 罗格夏特. 高温钎焊[M].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9.



团队带头人介绍



林巧力,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系主任。机械工程学会焊接青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科学二处基金项目评议专家,甘肃省材料学会名誉主任,IIW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专业考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及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EI收录2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包括工程技术类顶尖杂志Acta Mater.(国际冶金领域排名第一),Scripta Mater., Carbon等,涵盖Elsevier, Wiley, Springer三大主流数据库,作为评审专家多次受邀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 Alloys Compd., Composite B, JMR,Mater. Des.等,The Scientific World J.,Scanning特刊客座编辑。



团队研究方向

  

本团队多年来深耕高温润湿领域,主攻钎焊过程中润湿与界面微观调控,异种金属连接过程中界面行为研究等。



近年团队发表文章


[1] Q. Lin, L. Wang, R. Sui, Wetting of AlN by moten Cu-8.6Zr-xTi ternary alloys at 1373 K, Acta Materialia 203 (2021) 116488.

[2] Q. Lin, F. Yang, H. Yang, R. Sui, Y. Shi, J. Wang, Wetting of graphite by molten Cu–xSn–yCr ternary alloys at 1373 K, Carbon 159 (2020) 561-569.

[3] R. Sui, Q. Lin, L. Wang, F. Yang, Wetting of molten cerium on typical carbon materials (graphite, CVD-diamond and NWCNT) and molten Cu–Ce alloys on graphite at 950 °C, Journal of Rare Earths 39(3) (2021) 331-339.

[4] Q. Lin, C. Wang, K. Xie, L. Wang, R. Sui, Comparative study on wetting of smooth and rough silica surface by molten Sn–3.5Ag–2Ti alloy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7(20) (2021) 29205-29212.

[5] Q. Lin, K. Tan, L. Wang, R. Sui, Wetting of YSZ by molten Sn–8Zr, Sn–4Zr–4Ti, and Sn–8Ti alloys at 800–900 °C,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1) in press.

[6] K. Xie, Y. Ge, Y. Shi, H. Yang, Q. Lin, Wetting of silica and 304 stainless steel by SnO-P2O5-ZnO glass at 500–600 °C,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6 (2021) 102103.

[7] J. Wang, Q. Lin, H. Li, D. Mu, Wetting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100) surface by Sn0.3Ag0.7Cu-xTi (x = 1 and 3 wt%) alloys at 800–900 °C,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104 (2020) 113551.

[8] Q. Lin, L. Liu, H. Yang, L. Li, Wetting of SiC by molten Cu–20Me–2Cr (Me=Ag, Mn, Si, and Sn) alloys at 1373 K, Vacuum 185 (2021) 110002.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获取。


编辑:谢雅洁    校对:向映姣


JME学院简介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JME学院视频号~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




推荐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团队:六足移动加工机器人的运动学标定| CJME论文推荐 新型6-UCU骨附着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及精度分析 | CJME论文推荐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团队:混合流水车间生产与物流集成调度方法| CJME论文推荐天津大学黄田教授团队:基于输入整形的高速并联机器人残留振动抑制| CJME论文推荐北航陈殿生教授团队:最优跃度轨迹规划在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中的应用| CJME论文推荐一种大模数齿轮渐进式成形工艺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CJME论文推荐一种新型嵌入连通槽微通道的传热性能研究| CJME论文推荐高速列车铸铝横梁疲劳特性表征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 CJME论文推荐河北工业大学李铁军教授团队:具有主-被动混合执行器的坡路助行机器人研究 | CJME论文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以获取授权!


联系我们:


联系人:暖暖

电话: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